存储芯片有可能是历史大顶部?
微wx笑
2025-11-15【股票投资】
0
0关键字:
存储芯片 历史大顶
存储芯片:历史大顶部之争一、正方观点:存储芯片正处于历史大顶部1. 价格与估值泡沫信号价格暴涨:DRAM现货价格创25年历史新高,16Gb DDR5达20美元,单周涨幅20-30%,月度涨幅超100%;DD
存储芯片:历史大顶部之争
一、正方观点:存储芯片正处于历史大顶部
1. 价格与估值泡沫信号
价格暴涨:DRAM现货价格创25年历史新高,16Gb DDR5达20美元,单周涨幅20-30%,月度涨幅超100%;DDR4价格突破30美元,半年涨幅超200%
估值过高:
韩国芯片股估值已达"难以证明合理性水平",极易因微小利空大幅下跌
部分个股PE高达3000倍,存储器概念股平均涨幅85.43%,部分个股涨幅超200%
技术面见顶:
存储芯片指数10月29日创下1788.1480历史高点后震荡回落
RSI、MACD等技术指标进入超买区域后拐头,短期均线(5日、10日)向下,关键阻力位遇阻回落
2. 供需失衡即将逆转
产能扩张计划:
SK海力士计划2026年M15X投产后总产能达24万片/月,较2025年底提升35%
美光新加坡工厂2027年投产,投资70亿美元
长江存储启动第三座晶圆厂,预计2027年产能释放,有望冲击全球前四
供需缺口收窄:
2026年DRAM供需缺口预计降至3%,2027年进一步缩至1-2%,产能释放将终结短缺
厂商已开始将产能从HBM等高毛利产品转向传统存储,供应将逐步增加
3. 历史周期警示
存储芯片呈现3-4年一轮周期,当前正处第四轮上行期,按规律即将进入下行阶段
历史顶部特征吻合:行业盈利创历史新高(三星Q3营业利润同比增32.6%,环比增159.6%)、市场一致看好"AI需求永动机"
4. 风险信号集中显现
业绩分化:铠侠Q3净利润同比暴跌60%,远低于预期,与三星、SK海力士业绩形成鲜明对比
资金分歧:
11月11日存储板块资金净流出61.63亿元
做空SK海力士创纪录,反映市场对AI持续性的质疑
二、反方观点:存储芯片处于"超级周期"起点
1. AI驱动的结构性需求爆发
需求量级质变:
单台AI服务器存储需求是普通服务器的3倍,四家云巨头AI订单超200亿美元,超预期30%
HBM已成为AI基础设施核心,SK海力士HBM订单已售罄至2027年
需求持续性:
AI推理训练需求"或许一生只会见到一次",持续性远超传统周期
生成式AI、大模型迭代和边缘计算将持续拉动存储需求,2027年市场规模有望达3000亿美元
2. 供给端持续收紧
产能战略转移:
三星、SK海力士、美光将40%产能转向HBM,传统存储供给减少20%
原厂明确DDR4将于2026年初停产,供给收缩加速
产能扩张谨慎:
TrendForce:2026年存储资本支出整体保守,对容量产出提升有限,供不应求局面不会根本改变
HBM生产消耗标准DRAM 3倍晶圆产能,进一步挤压传统存储供给
3. 价格上涨动力强劲
价格持续攀升:
三星部分存储芯片11月提价高达60%,闪迪NAND合约价上调50%
DDR5现货价格一周涨25%,第四季度DRAM合约价预计环比涨18-23%
库存历史低位:
全球DRAM库存降至3.3周,与2018年周期底部持平,NAND库存周期创历史新低
供需缺口持续扩大,预计2025年Q4至2026年Q1达峰值
4. "超级周期"确认,非传统周期
周期性质改变:
这不是简单库存周期重复,而是AI驱动的结构性增长与传统周期叠加的"超级周期"
全球四大存储产品同时短缺,"30年从业首次见到",表明供需失衡的广度和深度前所未有
业绩全面爆发:
三星、SK海力士、美光Q3业绩均创历史新高,存储芯片板块15家公司获主力机构大幅加仓
三、关键分歧点与判断
| 维度 | 顶部论(正方) | 超级周期论(反方) |
|---|---|---|
| 需求持续性 | AI需求短期爆发,难以持续 | AI结构性变革,需求长期扩张 |
| 产能扩张 | 2026-2027年产能释放将终结短缺 | 产能转向高端,传统存储供给持续受限 |
| 周期性质 | 传统3-4年周期,已达顶部 | AI驱动超级周期,处于起点 |
| 价格预期 | 2026年Q2后价格将见顶回落 | 价格上涨至少持续至2026年底 |
| 估值合理性 | 严重高估,泡沫明显 | 业绩增长将消化高估值 |
四、结论
存储芯片当前处于关键十字路口,两种可能性并存:
历史大顶部情景:若产能扩张超预期+AI需求不及预期,价格可能在2026年Q1-Q2见顶回落,进入下行周期,类似2018年高点后调整。
超级周期起点情景:若AI需求持续爆发+供给端维持紧平衡,存储芯片将迎来持续2-3年的高景气,价格高位运行,类似1990年代末互联网浪潮。
投资启示:密切关注2026年Q1-Q2价格走势和产能释放进度,这将是判断周期方向的关键窗口期。
注:分析基于2025年11月8-15日最新数据,市场瞬息万变,后续发展仍需持续跟踪。
信息来源:内容由AI生成
本文为转载文章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。
上一篇:美联储降息预期对A股市场的影响



